版權聲明(另聲明除外)


本Xanga一切圖文,除另聲明外,依以下方式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罰抄會館Hooky Lam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釋出。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老子無所不為呢

好吧,由於老子姓李,再加上老子這兩個字,配上任何一個詞都會有種很high的感覺
我居然玩李老子跟老子的文字遊戲,玩到零晨兩點才開工工作
早上六點半,終於完工了,八點交報告代期中考,真的超感激教授的
要求是4000字,內容是老子無為思想的研究
我雖然由資料收集到完稿只花四個半小時(6331字)
但我可是蠻用心在寫的
所以
老子我呢,決定無所不為的公諸同好
也讓大家討論下我有無說錯的地方啦
論老子的無為思想

近數十年來,隨著東亞地區勢力的抬頭,很多源出東亞的理論都被提一個近乎創世的高度,當中較玄妙的道家哲學,更因其哲理之可延伸性甚為寬廣,而有了如陰陽論啟發電腦二進制,無的觀念啟發了宇宙物理學的「大霹靂」論。
誠然,這些可能比老子原文更「玄妙」的推論也許很藉得報紙老總的注意,但不如學者如霍金等都有專文澄清了。可是雖則如此,又有人會將道家「萬能」的哲理,推到了「無能」的狀態,認為這些數千年前的東西,實在不藉得我們一讀。
可是真的該如此擺盪嗎?恐怕孔子都要插句話說「過猶不及」了,事實上普遍被認為是務虛的老子,當中有不少理論都是十分務實的,不然入世的孔子,為何要特地向老子請益學問呢?而就這些理論中,本文將就「無為」此一現象作出探討,而十分有趣的,前文所提到的眾現代解讀,或許到了最後,「無為」二就正好足以一言以蔽之。
對於「無為」二字,若不深究,光從字面解釋,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迷思,無為,不就是甚麼都不去做嗎?這相若於無政府主義、新自由主義呢?或都不是呢?無為,而且還要絕仁棄聖的,難道這不又是東方的柏拉圖理型社會嗎?然而本人認為,老子的無為固然在某些點上,會有相若之處,然而在整體思想脈絡之中,則其眼光與觀念,均不能同日而語矣。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無為二字,在《道德經》中出現了多少次,又在甚麼情境下出現,而當中又起了甚麼作用。
第二章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閒,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六十八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在十段引文中,從中分析出無為的出現時機,筆者不才,而玄學廣大,雖約略依其文意區分出五點,然礙於篇幅、能力及閱歷,本文亦只能依此申論;而從這四點:「處無為」、「使無知」、「無不為」、「慎終如始」中,筆者認為從中能夠看出老子認為無為的四種態度,並如何依無為之法,以貫徹自然之道。
第一,是使無知,典型範例是第三章:「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光從文字來看,這的確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反智論,甚至是一種典型的愚民政策,而余英時在〈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中,亦有取此一觀點,認為道家是一種愚民及反智的表現,而此種反智到了法家手中,最終形成了專制,作者更特別舉了蘇聯史達林批鬥沙卡洛夫的例子以論証之,因之這是道家其中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部份。
然而事實上,光從字面來看,這種愚民專制言論,的確無可厚非,特別是秦漢黃老之術興起,法家使用了道家的工具,最終促成了酷吏政治,《史記》中便有一個列傳是以酷吏為名,而余英時在〈「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餘論〉中,在一開始便即解析了,其認為道家是愚民專制,是因為其所分析之目的為從各家學說在政治史中,看反智論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而道家在政治史中,其較具影響力部份為被法家吸收後之黃老之術,因此在申論時,不得不「有所偏」,而這些皆非對諸子的「定論」(有所偏及定論均為作者語)。
可即這樣,筆者認為仍有再進一步討論的空間,因為倘若我們細讀第四十八章,裡面便有說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之說,為何為學日益,而會使得為道日損呢?這跟第三章「使民無知」,還有第六十五章「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等合看,不就正好是一整套完整的愚民政策,與北韓何異呢?
當然,這是有分別的,老子在第十八、九章,便有明言分別之所在,在此章中,老子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在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文字後,老子以「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八字點出了問題的所在,就是智、仁、聖這些東西,究竟是真正的美德,還是一個華麗的外殼呢?
當我們崇聖崇智,正如有人感召於只有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只有打倒一切舊有體系及上層架構,人民便能得以自由,由是發動了一場轟烈的文革,十年過去,除了毀棄掉所有人性的基本價值外,光是餓死的,便不止三五千萬之數,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命代價,為的,是實踐那位毛氏新聖人的「聖」,是為了奉行共產主義的「智」,但民呢?連命都保不住,就別說利了。
在漢朝,行舉孝廉之制,當然,在兩千年前,這無疑是上下流通的一套極佳體系,在長期實踐以後,全國孝道之風極盛,而中國古墓中,就是漢代大墓最為普遍,此厚葬之風亦是從孝道之中延伸而來,但在這種又「仁」又「義」的氛圍下,卻是一個「舉孝廉,父別居」(《抱朴子》)的殘酷社會,在厚葬的遺跡下,孝道可能只有在死後世界才真正看得到,這又是甚麼樣的「孝慈」呢?
因此老子也許是反智的,但他所反的,絕對並非我們今日所理解的「智」,而是一種妄自尊大,自以為聖的「智」,就正正是這些「智」,妨礙了人民的「樸」,所以我們要「見素」、「寡欲」,這亦非斯巴達式或文革式的反文化,而是反樸歸真,回歸到沒有文飾的「智」之中,因為這些文飾,正如隋煬帝包滿絲綢的大樹,大樹自有其雄壯樸實之美,輕柔鮮艷的絲綢,反而使其變得剛不剛,柔不柔,美感盡失。
當我們知道老子的無為,並非建基於北韓式的愚民政策後,我們便要再來看看究竟無為是如何被實行。
第二,是處無為,老子在《道德經》開首第一章第一句中,即開宗明義的為「道」下了「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定義,而在第二章,亦申明了何為無為,足見無為在書中的重要地位,老子在第二章中,認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六十三章中,亦言「為無為,事無事」,可見若光從文字的表面意思來解釋無為,便大失其意,若所謂的「無為」是完全不作為的話,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能「處」及「為」無為呢?而且我們「處無為」、「行無為」,不單單只是行動而已,這些作法,是會帶來「行不言之教」之後果的,而且這些「不言之教」,還會令「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甚至是「無不治」(第三章)。
由此我們可見,無為並非一種消極的出世態度,亦非今人單純的小政府主張,無為是一種主動行為,是要去實踐,去「處」及「為」的,而且這還是一種教化,而這種教化,「不言之教」,以及我們如何去「為無為」呢?我們就此便能明白,無為並非單純的消極不作為。
因此很多人會以新自由主義或無政府主義這些相矛盾的概念來附比於道家之上,先說無政府主義,會認為道家與無政府主義有關,主要是集中於老子對於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想法之回應,然而姑不論老子這些思想實情如何,以免離題過遠,事實上光從「為無為」最後的目的是達至「無不治」,便能明白老子並非一個無政府主義者,老子生於周朝禮崩樂壞之時期,作為政府一員,最終出關西去,這不是老子對政治體系的反感,而比較像是一個智者,在其面對一個大時代之土崩瓦解的無力,因之以無政府主義形容老子,這是有點過度引伸了,而至於新自由主義方面的看法,則將置於第三點之上。
老子對於如何無為的方法有很多討論,然而礙於篇幅及能力,筆者並無法把為無為作十分完整的討論,畢竟這並非三言兩語所能說完,強行為之,恐怕只會「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為了「慎始以終」,筆者將會針對為而不恃作出討論。
第三是無不為,這在第三十七章便很清楚的寫出來了,「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如第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可見無為的目的是為了無不為,為何無為便無不為呢?這不就正如我們不去工作卻可以收取到高額人工的意思嗎?
當然,從上文的討論,我們已明白老子之說並不能單看字面,不然可是會被騙得十分悽慘的,當然,老子大概不會有興趣花時間來玩弄我們,畢竟用這種看似矛盾的說法,是最能衝擊固有概念的方法。有關於無為如何無不為,我認為可以從「見素」及「為而不恃」兩方面來看。
首先是見素,正如上引第十九章,無為,並非甚麼都不做,而且不做多餘的文飾,正如近數年台灣多次災害,都出現軍方長官巡視現場,而整個救災行動都會停下來舉行儀式,便是一個可悲的例子,救災是與時間比賽的行動,一刻都不能拖延,但為了尊長官的賢,行長官的禮,卻犧牲了根本要做的事,那倒不如棄之絕之,更能無不為;又如近年流行的裁員比喻,一間公司,為了處理一件事,請了一個工人,為監管之,請了一個管工,為統率之,請了個主管,但這樣一來,公司便有赤字了,於是裁掉了工人,裁了工人,管工亦可裁了,剩下主管跟那件原來要處理,但無人去處理的工作,這種過於刻版的管理主義,最終變成一事無成,倒不如我們絕智棄聖,更來得實際,更能無不為。
再來是為而不恃,為而恃,最能體現的,就是那些常常看見,特別是選舉前後最能見到的「成功爭取」看板,不管有做無做,做了多少,甚少會有人真的去問責,然而各個候選人卻爭著要居功至偉,正如眾多的義工獎勵計劃,本人曾於數年前擔任義工隊的負責人,亦剛好正歷義工獎勵計劃的誕生,親身所歷,由原先大家都是受精神感召,以服務社會為己任,搖身變成會有不小隊員在跟我們乞討五分鐘的服務時間;又如去年八八水災,吾跟從東吳童軍團共八人於十日趕赴災區,曾於清理一所學校時,碰上一上百人的組織,親眼看著八時到場,十時開始分配工具,十一時點算工具,十二時中餐,兩時工作,兩時半收拾工具,三時離開現場,而實際工作,如待手將比人高的影印機由三樓搬到一樓,自然落入我們的手中。
因此老子在很多章節中,都有特別提為而不恃的問題,較精彩的如第三十四章等,老子雖沒有直接將無為與不恃寫於同一章中,然而功、勞不均的問題,在老子那個禮樂開始崩解,貴族仍籠斷政治權力,但平民開始有機會出頭的時代,想必比今天還更嚴重,而這些問題,卻會導致權責不分,使有權者無責,有責者無權,最終使得吏治問題變成無法解決的死結,因此我特別將為而不恃放於此處。
而從上面的論述中得見,無為之術看似都是消極作為,只是在不做某些多餘的事而已,然而這是否就能無不為,而這種思想是否就是新自由主義呢?
我認為不是,因為老子已經將積極作為部份,寫於第七十七章了:「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見到,為而不恃其實亦有隱合公平分配的思想,因此主張自由放任大企業無限擴展,收縮社會福利以減省政府開支,並以此減輕大企業稅款的新自由主義,實際就是老子所言「損不足以奉有餘」了,若以英國七、八十年代名相戴卓爾夫人的戴卓爾主義作為新自由主義的典型,則老子不單無法契合之,反倒有點像香港以之對抗的「積極不干預主義」,積極不干預主義,是時為英國領地的香港,為對抗宗主戴卓爾主義而發展出來的理論,簡單點說,積極不干預主義,就是披著新自由主義外衣的自由行政,此名稱的積極二字,代表平常不干預,但必要時,便會積極進行干預救濟,是故在英國把鐵路跟大部份民生事業出售私營同時,香港卻在這面旗幟的掩護下,以政府公帑興建地鐵,以及令半數人民居於舒適又廉價的公共房屋中,並且確立了以少數人負擔多數稅款的稅制,並運作至今。
這套政策會藉得我在此一書,除了其損有餘而奉不足之處外,更重要的,是其之被稱為主義,並被納為新自由主義之一支,甚至被芝加哥學派奉為新自由主義典範,卻正好是老子式反智論的一個有趣反諷,如上所述,這套主義其實並無多少內容,只是以一個理論及意識形態外殼,以方便政府實際行政以做實事,而從內容來看,這套主義甚至是與其意識形態背道而馳的,但正由於其實用性格,對不該管的不管,對有餘太多的損之,不足過甚的益之,使得這套主義正好絕聖棄智,並成功促成民利百倍,而新自由主義者在其意識形態制約下,於中南美創造出一個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國家,各國均陷於暴亂邊緣,而香港的民利百倍,使他們在未經細究下便奉為典範,正是道之華,而愚之始矣。
而在這套思考方向下,我認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其實並無一套準則,正如上引文,唯一的準則便是如調弓般,就著每件事去調整,使之乎合道,依實際而非意識形態,功利而不八股,便是我們如何將無為而無不為的最簡單方法。
第四,亦是最後,是慎終如始,第六十八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談了數千字的無為與無不為,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大家做人處事,能立於不敗之境的忠言,可是老子卻是個細心之人,教完大家如何處事,卻不忘提醒大家要慎終如始,防微杜漸,而不是流於漫漫空言,畢竟能走到終點,事情才算結束,倘若我們大道理了半天,到最終一步才放鬆,結果幾成而敗之,不甚可惜乎?憶昔貞觀開元時,倘若玄宗在看《道德經》時,有特別留意到第六十八章,則又何需勞煩詩人來寫《憶昔》呢?
在看罷有關無為的各章節後,對於引言所提之問題,亦能予以解答了。真正的智慧,縱「萬物歸焉而不為主」,道家的價值,不需要靠世界第一來撐出來,已足以「可名為大」;同理,真正的智慧,即使沒有發明到電腦,「可名為小」,但不也不代表其沒有價值存在,因為道家思想的價值,絕對不受制於弄些半導體開關,幫筆者完成筆墨工作而已,而是以其精神,滋養無數人的心靈世界,為我們處世做人提供建言,「萬物歸焉而不為主」,才真正能「成其大」,而這些亦正是哲學在今時今日,仍然有必要存在的原因,因為若這學科真的如世俗般視為「無用」,則當這學門真的消失時,恐怕萬物莫歸,但已無任何人能夠解答我們,何謂有用,何謂無用了。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再看英國大選1

結果變成了近三十年來首個懸浮政府
選情真的異常激烈
每開一票都緊張異常
我邊上社會福利概論,邊看著開票
新聞由於不能開聲
又不敢明目張膽戴耳機
看咀形又看不出(我未學會英文讀唇……)
最後全部650中
保守黨306席
工黨258席
自民黨57席
自民黨今屆在各方面
包括民望及得票率都比以往進步
但議席反而比上屆為小
相信任何一個自民黨人都會覺得很不公平
工黨在很多選區都以微弱多數勝出
這又是選舉史上一好玩之處
過幾天我趕完報告,會分析一下各選區選情
當然,不保証^^
保守黨成績意料之中
自民黨亦放棄了工黨,早早主張保守黨組閣
事實上要留意一點
就是保守黨雖然未過半,但不一定就此跛腳
因為如果我們留意一下
工黨在沒有自民黨的幫助之下
即使取得其他細黨的支持,票數仍然不足以拉倒保守黨政府
而要取得過半議席,除了自民黨外
更要取得特別是蘇格蘭民族黨跟威爾斯人黨的支持
他們的地位變得如此重要,又會向工黨提出些甚麼支持條件呢?
而更重要的是
他們十幾票的遊移,是足以動搖整個倒閣的進程
換句話說,自民黨是造王者
這兩個分離政黨亦是造王者
再加上新芬黨在這趟混水中的角色
他們的威脅能力,絕對足以成為相關政黨

而正如我之前在plurk還有朋友的fb留言中有講過
由於倒閣不易,保守黨相對不倚重自民黨的支持
對於選舉改革,保守黨一定不會同意
但在福利及經濟方面,保守黨應該會讓路
而剛剛BBC的新聞直播中,保守黨開出的條件
除了我之前的預測外,還有ID方面的
一切都還要看明天英國時間一點鐘,兩黨密會的結果了

至於白高敦首相
正如某工黨要人所言(忘了名字)
他已經是死鴨了
大概要女王請,才肯走吧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我看英國大選

天呀
快投票了
我現在才有空來打這篇
先說明一下,我本人也是有政治立場的
在文化、經濟方面
本人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因而一向對保守黨有較大的偏好
特別是當工黨是一個佈滿賣國的共和主義者之地
我總覺得讓工黨長期執政
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但問題在於,保守黨在工黨全面右傾後
變得比以往更右,亦更不討好
目前保守黨真的難以數出一個半個較值得敬重的人物
所以即使我本身有保守主義傾向,我也不太支持保守黨
特別是移民政策及國藉政策,還有投降外交

不過英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保守黨執政可能會有助限縮國內財政
在歐盟決定要援助希臘後
我們而經可以預期歐盟各國即將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保守黨在外交上不會偏向歐盟,財政上亦較可能拯救英國於歐盟這個危牆之下

當然,即使如此,這一屆的保守黨仍不受我信任
工黨的失勢亦是一個不安因素
工黨領導層已開始分裂
工黨究竟會不會重回貝里雅時代之前呢?
若是如此,則我寧可讓保守黨當選了

自民黨亦是一個變數
若是選民直選,自民黨組閣機會不細
但英國採單議席單票制
簡單多數使得自民黨必需要於全國選區與工黨及保守黨打贏多數戰役
工黨已有部長要求選民放棄工黨
在有機會的選區捧自民黨入議會了
但首相仍然抱著不放棄的心,工黨仍是自民黨復活的一大障礙
最終會否造成保守黨大勝呢?
當然,我的預測是保守黨會大勝

姑看結果吧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進大牢了沒(台灣個資法修訂)

這本來是我每星期的一份小報告
報告要求是區區與人權有關的新聞標題
但這個法例足以將身在台灣的我、以及所有來自台灣的你們
通通送進監獄
來看看我們「進大牢了沒」吧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無聊短文一則

馳騁在黑夜大雨的路上

腰下的部位毅然挺拔於該在的位置

無數高潮在身邊紛沓穿梭

我在其間默然而過

剎那間

潮水洶湧的緊壓著我

腰下的部位

仍緊守著其位置

但可憐的下半身

終於

濕了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開新blog公告(本篇之前皆引自舊blog)

公告公告
罰抄會館主館正式轉移至blogger
其他分館及原主館將會作為分館繼續存在
主館及分館的最大分別,就是主館是我創作的源頭
亦是最早最新更新的一個地方
其他分館將會視情況及心情更新或不更新
公告完畢